骨质疏松症怎么预防和治疗?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
很多中老年朋友在体检时发现骨密度偏低,医生诊断为骨质疏松症,这时候才开始着急该怎么办。其实骨质疏松就像"沉默的小偷",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,等出现腰背疼痛、身高变矮甚骨折时才被发现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很多人的常见病。
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简单来说,骨质疏松就是骨头变得疏松多孔,强度下降。如果把正常骨头比作实心的木板,骨质疏松的骨头就像被虫蛀过的木板,轻轻一碰就可能断裂。
这种病在50岁以上人群特别常见,尤其是绝经后女性。据统计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超过36%,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已经"中招"。
这些症状要当心
骨质疏松早期通常没有明显不适,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:
- 腰背酸痛,久坐、久站后加重
- 身高逐渐变矮,比年轻时矮了3厘米以上
- 轻微碰撞就骨折,常见部位是手腕、髋部和脊柱
- 出现驼背,胸廓变形影响呼吸
为什么骨头会变"脆"?
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有:
1. 年龄增长:35岁后骨量开始自然流失,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会加速流失
2. 营养不良:长期缺钙、维生素D
3. 缺乏运动:久坐不动会加快骨质流失
4. 不良习惯:吸烟、过量饮酒、喝浓茶咖啡
5. 某些疾病:甲亢、糖尿病、类风湿关节炎等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每天补充足够钙质:牛奶、酸奶、豆腐都是好选择。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天摄入1000-1200mg钙。
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:上午10点前、下午3点后晒太阳15-30分钟,帮助钙吸收。
坚持适度运动:快走、跳舞、太极拳等负重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。
改掉伤骨习惯:戒烟限酒,少喝碳酸饮料,不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。
确诊后该怎么办?
如果骨密度检查确诊骨质疏松,医生可能会建议:
药物治疗:常用的有双膦酸盐类、雌激素调节剂等,需要遵医嘱长期坚持。
物理治疗:脉冲电磁场、低频振动等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改善骨密度。
训练:师指导下的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,保护骨骼。
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,可能需要手术治疗,术后更要注重和防再次骨折。
常见问题解答
Q:喝骨头汤能补钙吗?
A:骨头汤钙含量其实很低,远远不如喝一杯牛奶。骨头汤里更多的是脂肪,喝多了反而不利于健康。
Q:补钙会导致肾结石吗?
A: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不会导致结石,反而有研究发现适当补钙能降低结石风险。
Q:年轻人会得骨质疏松吗?
A:虽然多见于中老年,但年轻人如果长期营养不良或患有某些疾病,也可能出现骨质疏松。
记住,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小做起,年轻时就该注意骨骼健康。如果已经确诊也不要过于担心,现在的医学手段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关键是要早发现、早干预,配合医生积极治疗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