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糖尿病是怎么回事?孕妈妈必知的风险与科学管理方法
近在产科门诊,经常遇到孕妈妈拿着糖耐量检查单紧张地问:"医生,我这个血糖值偏高,是不是得了妊娠糖尿病?对宝宝有影响吗?"确实,随着孕期营养观念的普及和产检项目的完善,越来越多的准妈妈开始关注这个特殊的健康问题。
什么是妊娠糖尿病?
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现或被诊断的糖代谢异常。根据临床统计,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10%-15%,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。这主要与孕期激素变化、遗传因素以及现代生活方式有关。
与普通糖尿病不同,妊娠糖尿病通常在孕24-28周通过糖耐量试验筛查发现。大多数孕妇在分娩后血糖水平会逐渐正常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——这些女性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。
妊娠糖尿病的三大预警信号
1. 频繁口渴、尿量增多:这是血糖升高典型的症状,但孕期本身也会有尿频现象,要注意区分。
2. 容易感到疲惫:很多孕妇会误以为这是正常妊娠反应,但如果伴随其他症状就要警惕。
3. 反复感染:如炎、尿路感染等,可能与高血糖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有关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很多妊娠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,这也是为什么按时产检、规范进行糖耐量检查如此重要。
科学管理妊娠糖尿病的五个关键点
,饮食控制是基础。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,将三餐分为五到六餐。重点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,增加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。比如用杂粮饭代替白米饭,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、草莓等。
第二,适量运动很必要。在医生指导下,可以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温和运动,如散步、孕妇瑜伽等。运动好安排在餐后1小时进行,既能帮助控制血糖,又能改善孕期不适。
第三,血糖监测不能少。确诊妊娠糖尿病后,需要在家自测空腹和餐后血糖。推荐监测时间点:空腹、早中晚餐后2小时,必要时加测睡前血糖。
第四,定期产检要记牢。除了常规产检项目外,还需要重点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和羊水量变化。医生可能会建议增加产检频率和超声检查次数。
第五,必要时考虑胰岛素治疗。如果经过饮食和运动控制,血糖仍然不达标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。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,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,孕妈妈可以放心使用。
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
对孕妇来说,可能出现妊娠期高血压、难产、剖宫产率等问题。长期来看,未来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会增加。
对胎儿而言,可能出现巨大儿、新生儿低血糖、黄疸等问题。远期还可能增加儿童期肥胖和糖代谢异常的风险。
不过孕妈妈们也无需过度焦虑。只要及时发现、科学管理,绝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孕妇都能顺利度过孕期,生下健康的宝宝。
预防妊娠糖尿病的三个生活建议
1. 孕前控制体重:超重或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,建议备孕时就调整到理想体重。
2. 合理运动:备孕期间就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,为孕期体能打下基础。
3. 均衡饮食:避免高糖高脂饮食,注重营养均衡,特别是膳食纤维的摄入。
后要提醒各位孕妈妈,如果确诊妊娠糖尿病,重要的是遵医嘱进行规范管理。不要轻信各种偏方或极端饮食方式,也不要因为害怕药物而拒绝必要的胰岛素治疗。科学对待、积极管理,才是对自己和宝宝负的做法。


